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栏目文章信息

理论探索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国际社团与知识共同体:国际图联的诞生
任家乐
2024, 325 (1): 55-.
摘要895)     
旅游者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研究
许鑫, 郑妍, 叶丁菱
2024, 325 (1): 63-.
摘要95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主题变迁与文本量化研究
朱益平, 金悦, 樊丽珍
2024, 325 (1): 74-.
摘要946)     
比较视野下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心态
周 亚 , 周柏於
2025, 333 (3): 60-.
摘要9)      PDF (1547KB)(7)   
通过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在中美比较视野下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界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心态及其历史原因发现:从研究方法课程、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等维度来看,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学术研究意识的萌发几乎与美国同步;面对图书馆学理论缺乏这一中美共性问题,在紧跟世界图书馆学潮流的同时,迅速生发出学科意识,包括理论自觉及外来学科知识与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中美表现出两种学术研究的心态:美国更关注学科外部竞争,以提升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中国则聚焦于学科内部的“追赶”,以学术求自强。总体而言,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学术研究意识的较早萌发,既与世界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有关,具有“后发优势”,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生性因素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冯云
2025, 333 (3): 69-.
摘要11)      PDF (1459KB)(8)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分为初创期(1949—1966 年)、停滞期(1967—1976 年)、恢复期(1977—1989 年)、调整与改革期(1990—1999 年)、稳步发展期(2000—2009 年)、转型发展期(2010 至今)6 个阶段。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办学点整体规模较小、高层次教育较为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基于此,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策略应加大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投入力度,以优化学科区域布局结构;推进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向高层次水平发展,以不断完善学科体系结构;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借
助外力,构建多样化教育培训体系,以推动学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科学数据控制对我国数据安全的影响
张连分
2025, 333 (3): 80-.
摘要11)      PDF (1445KB)(5)   
为了保证我国科学数据安全供给,防止跨境科学数据流动失控,应当深入研究国际科学数据控制及其对我国数据安全的影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科学数据供应中居于主导地位,英美等国家主导科学数据库管理技术,国际科学数据管理标准垄断性呈现增强趋势。国际科学数据控制使我国科学数据存在断供风险,国内前沿科学数据存在流失风险,非科研性调用我国科研数据还会对国家安全带来直接危害。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应当加强科学数据库开发建设,研发自主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参加国际标准化合作与竞争,加强国内科学数据治理。
需求抑制与认知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规避健康信息的触发逻辑与多元路径分析
彭丽徽, 蒋 欣
2025, 333 (3): 92-.
摘要12)      PDF (1746KB)(7)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规避健康信息的触发逻辑与多重路径对引导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优化社交媒体运营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提出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 7 个因素,即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控制、负面情绪响应、感知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主观规范、信息不足。通过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厘清影响因素的单一触发效应和多元组态效应,以明晰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触发逻辑和多元路径,研究表明:在单一触发效应方面,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控制、负面情绪响应、感知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主观规范和信息不足对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 其中负面情绪响应与信息不足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多元组态效应方面,存在信息需求抑制型和风险认知驱动型两类触发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组态路径。
抽象之上皆为建构  具象之下皆为情景——图书馆学的一种元理论研究
魏辅轶, 袁梦佳
2025, 332 (2): 49-.
摘要187)      PDF (6385KB)(42)   
解决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薄弱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图书馆学元理论研究水平。图书馆学的元理论研究是要对图书馆学 理论的历史逻辑发展、产生原因和机制、内在的价值取向、理论之间的关系、结构和规则以及后续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理论。图书馆学抽象理论研究包含作为再现的抽象和作为被“观看”的抽象,且中国图书馆学抽象理论缺乏足够的建构。具象理论的核心元问题在于“情景”,图书馆学的具象理论必然需要走入情景化研究的道路之中,且情景化理论是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应该重视情景研究的问题,将诠释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目的,而非沉迷于要素的测量与计算。构建和情景两个维度的元理论研究,辅之以图书馆学和图书馆的精神,才能形成属于图书馆学自己的学科品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
徐磊
2025, 332 (2): 59-.
摘要187)      PDF (6828KB)(34)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其在文本生成、图像创作、音视频合成、代码编写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 创作和传播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大模型,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算法,实现在于算力。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伴随着数据信息泄露、模型算法安全、生成内容偏颇、版权内容保护以及技术服务犯罪等风险。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应当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通过凝聚协同治理理念和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在有效应对现实违法行为或潜在安全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服 务,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演进与启示
孙慧云
2025, 332 (2): 70-.
摘要185)      PDF (7140KB)(32)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近年来发布的3份战略规划文本体现了持续推进、动态调整、逐步深化的特征。《2022—2026 年战略规划》确立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为公平、多样性、包容性和社会正义,转型,专业成长,宣传与意识,组织卓越。基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关注以下方向:秉持核心理念,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构建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形象;重视文化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读者数字素养;关注馆员专业成长,推进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强化专业组织体系,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立法法》修正后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之完善——基于 18 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规章的分析#br#
王群, 李浩然
2025, 331 (1): 38-.
摘要620)      PDF (1336KB)(156)   
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是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围绕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如何落实 202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之新要求的研究相对缺乏。结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提出的立法应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合宪性、合法性维护法制统一等新要求,在梳理考察现行 18 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规章相应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图书馆地方立法,将民主贯穿于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合宪性、合法性审查维护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国家法制统一,通过系统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法制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法理基础与正当实施
刘亮
2025, 331 (1): 48-.
摘要618)      PDF (2404KB)(79)   
根据权利冲突、权利的相互性、权利的相对性、权利义务统一性等理论,在公共图书馆这个特定场域中,过度影响他人阅读学习等正常活动的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会造成读者间的权利冲突,解决此种权利冲突正当有效的方式是制止干扰、限制干扰者权利行使。公共图书馆负有读者权利保障义务,是实施规制的合法主体。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是“为保障而限制”,应遵守目的正当、平等保护、手段适当和程序正当原则。参考相关诉讼案例,其合法正当实施的要件应是正式制定、颁布合理规则,发生确实构成干扰的情形,充分履行程序,处理措施恰当;同时,须正确对待干扰性个人状况的特殊性。鉴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普遍缺乏针对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有效成文规则,为恰当应对、处理此类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首先应以正式程序重新制定或修订读者行为规范,在读者不当行为中单列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规定正当、可操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必要合理的处理措施。
西方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与反思
张龙飞, 刘倩雯
2025, 331 (1): 60-.
摘要616)      PDF (1393KB)(109)   
服务中立性原则是西方图书馆员重要的职业价值观,也是维护智识自由的重要保障性原则。利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和反思发现,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共有三个重要渊源,即理性主义中立性、自由主义中立性和图书馆专业主义;其发展是随着文化、政治与业界环境的变迁不断演化的,从最初的政治回避到“被动中立”,再到“主动中立”,中立性原则的内涵逐步丰富。从智识自由与社会责任论战、“知识—权利”、进步图书馆员及后真相社会视角对服务中理性原则的反思发现,图书馆中立并非“置身事外”,其会受到意识形态立场、社会权利运行机制、馆员个人情感与认知等影响。因而,在秉持中立性原则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图书馆服务的结构性问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履行职业使命。
“古籍之美”的感知、体验、实践与创新——图书馆学的美育价值与功能挖掘
张靖, 苏丹妮, 余弦
2025, 331 (1): 74-.
摘要596)      PDF (1658KB)(242)   
目前高校学科美育主要以艺术学科为主,美育功能和教育实施内容较为单一,距离“破除学科壁垒、丰富美育内涵”的新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发挥“古籍之美”这一学科美育禀赋,中山大学依托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典籍文化系列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优质美育资源,开发融合感知、体验、实践和创新的美育模式,整合美育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学科资源和国际资源,从美育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高校美育浸润的全方位创新实践。基于此,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挖掘各学科美育价值与功能,应注重传承传播中华文化、遵循融合发展路径、深挖学科审美内涵、夯实优质资源建设。
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内容特色与创新发展
吴钢, 代亚青
2024, 330 (6): 67-.
摘要280)      PDF (1428KB)(101)   
我国农民数字素养的驱动机理探究
王策明
2024, 330 (6): 78-.
摘要271)      PDF (2808KB)(174)   
图书馆为专门适用主体之著作权合理使用条款国际比较及启示
吴高
2024, 329 (5): 60-.
摘要103)      PDF (2713KB)(93)   
以人为本的多语言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视角、方法与展望
樊舒, 吴丹
2024, 329 (5): 74-.
摘要135)      PDF (1573KB)(211)   
《书目答问》的时间维度——兼与《四库全书总目》比较
房亮, 傅荣贤
2024, 329 (5): 87-.
摘要136)      PDF (2616KB)(144)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的思考
黄文彬, 陈洪侃, 孟凡, 步一
2024, 328 (4): 18-.
摘要539)      PDF (1509KB)(231)   
“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关键词。随着“新文科”的提出,图书馆学需要从自身原有的范式进一步衍生出“新
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新范式并不是取代传统范式,而是相互并存、促进和补充,利用新范式指导图书馆学的创新,
更好地发现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点。“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的范式除了“图书馆学 + 管理学”“图书馆学 +
法学”和“图书馆学 + 理工”,同时还可以与多个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但交叉融合并非从根本上颠覆图书馆学。在图书馆学与其
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中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方法论),“不变”
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归宿(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