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WORK ONLINE
在线办公
LIBRARY DEVELOPMENT
  • 摘要目录
圕苑大家谈
4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直达基层
金武刚, 江丽钰

2025 Vol. 332 (2): 4. [摘要] ( ) [ PDF ] (7461KB)( )

可信数据空间:从数据要素激活到数据生态构筑
8 可信数据空间:从数据要素激活到数据生态构筑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2025 Vol. 332 (2): 8. [摘要] ( ) [ PDF ] (556KB)( )

9 数据跨境流动的可信与可行
杨峰

2025 Vol. 332 (2): 9. [摘要] ( ) [ PDF ] (2721KB)( )

12 基于循证实践的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基本原理、行动方案与应用场景
周文杰

2025 Vol. 332 (2): 12. [摘要] ( ) [ PDF ] (6838KB)( )

21 基于欧洲实践的我国文化数据空间建设研究
漆晨曦

2025 Vol. 332 (2): 21. [摘要] ( ) [ PDF ] (3200KB)( )

26 公共文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基本定义、提出背景与研究议题
肖鹏

2025 Vol. 332 (2): 26. [摘要] ( ) [ PDF ] (2688KB)( )

29 可信数据空间:构筑文化数据流通与价值共创的新平台
樊振佳, 刘亭孝

2025 Vol. 332 (2): 29. [摘要] ( ) [ PDF ] (2742KB)( )

32 文化遗产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现实意义、核心 要点与实践进路
王玉珏, 陈思伶

2025 Vol. 332 (2): 32. [摘要] ( ) [ PDF ] (4088KB)( )

38 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为牵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
谷秀青, 彭雷霆

2025 Vol. 332 (2): 38. [摘要] ( ) [ PDF ] (3357KB)( )

43 面向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可信数据空间:挑战、行动路径、学科实践
张妍, 赵宇翔

2025 Vol. 332 (2): 43. [摘要] ( ) [ PDF ] (4074KB)( )

理论探索
49 抽象之上皆为建构  具象之下皆为情景——图书馆学的一种元理论研究
魏辅轶, 袁梦佳

2025 Vol. 332 (2): 49. [摘要] ( ) [ PDF ] (6385KB)( )

59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
徐磊

2025 Vol. 332 (2): 59. [摘要] ( ) [ PDF ] (6828KB)( )

70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演进与启示
孙慧云

2025 Vol. 332 (2): 70. [摘要] ( ) [ PDF ] (7140KB)( )

公共文化服务
82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碎片化样态及其治理#br#
潘炜, 陈庚

2025 Vol. 332 (2): 82. [摘要] ( ) [ PDF ] (9122KB)( )

95 均等化视角下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
姚胜译, 许浩, 吴丹

2025 Vol. 332 (2): 95. [摘要] ( ) [ PDF ] (7298KB)( )

107 资源、主体与过程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研究——基于45项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刘志辉, 姚慧颖

2025 Vol. 332 (2): 107. [摘要] ( ) [ PDF ] (7526KB)( )

数据治理
119 迈向有序 Al: 智慧图书馆 AIGC 数据治理机制与策略
章洁, 洪芳林

2025 Vol. 332 (2): 119. [摘要] ( ) [ PDF ] (8975KB)( )

132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监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治理
屈宇, 叶继元

2025 Vol. 332 (2): 132. [摘要] ( ) [ PDF ] (7080KB)( )

信息检索与行为
143 跨学科知识生成导向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构建
肖玥

2025 Vol. 332 (2): 143. [摘要] ( ) [ PDF ] (7371KB)( )

154 AIGC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知识问答转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BPNN-DEMATEL 模型
张艳丰, 刘敏

2025 Vol. 332 (2): 154. [摘要] ( ) [ PDF ] (7211KB)( )

圕苑大家谈
4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直达基层
金武刚, 江丽钰

2025 Vol. 332 (2): 4. [摘要] [ PDF ]

可信数据空间:从数据要素激活到数据生态构筑
8 可信数据空间:从数据要素激活到数据生态构筑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2025 Vol. 332 (2): 8. [摘要] [ PDF ]

9 数据跨境流动的可信与可行
杨峰

2025 Vol. 332 (2): 9. [摘要] [ PDF ]

如何构建可信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框架,既保障数据安全可信又促进数据流动可行,已成为当前推动全球数字合作的关键议题和紧迫任务。可信数据空间为数据跨境流动的可行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主体可信是数据跨境流动的信任基础,数据可信是数据跨境流动的资源支撑,规则可信是数据跨境流动的核心保障。数据跨境流动的可行应回应共同关切,倡导数字命运共同体,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推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秩序对接与协调,聚焦互惠互利的合作空间。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应锚定更广泛的可信和更可能的可行,以可信机制构筑合作信念,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公平竞争并行不悖,以可行路径拓展发展空间,使数据跨境流动具备可操作性和持久活力。

12 基于循证实践的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基本原理、行动方案与应用场景
周文杰

2025 Vol. 332 (2): 12. [摘要] [ PDF ]

围绕《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这一重要政策文件,从证据的获取与筛选、评价与整合、决 策应用与反馈等环节入手,对基于循证实践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的基本原理与行动方案进行探讨发现:循证实践能够优化信息 资源管理流程,为可信数据空间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并通过身份认证、数据安全评估、互操作性验证等措施提升数据空间的可信 管控、资源交互和价值共创能力。基于循证实践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的行动方案包括五个维度,即行动主体与职责、具体步骤、阶 段目标、资源需求以及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其中,具体步骤包括证据收集与分析、证据质量评估与循证反馈、构建数据空间可 信管控能力、提高数据空间资源交互能力、强化可信数据空间价值共创能力、多主体协作与标准推广。阶段目标包括基础构建与 规划、循证机制与数据整合、数据流通与共享促进、持续优化与拓展四个方面。企业供应链循证可信数据空间、多主体联合打造 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和以公共数据为牵引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循证实践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的应用探索,可为信息资源管理领 域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参照。

21 基于欧洲实践的我国文化数据空间建设研究
漆晨曦

2025 Vol. 332 (2): 21. [摘要] [ PDF ]

共同数据空间是2020年《欧洲数据战略》的核心概念,目标是创建单一数据市场,使得数据能够安全、无缝地跨境 和跨部门流动,造福欧洲企业和公民。欧洲共同文化遗产数据空间是在建的14个欧洲共同数据空间之一,该空间的提出是欧盟 委员会为了加速欧洲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文化遗产内容创造和再利用的旗舰倡议。立法、资助、标准是欧洲共同文 化遗产数据空间建设的基石,除此之外,大力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是建设和部署的重要里程碑举措。基于此,我国应积极 布局国家层面的文化数据空间建设,高质量开发利用文化数据,使得文化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充分释放文化资产及其 数据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

26 公共文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基本定义、提出背景与研究议题
肖鹏

2025 Vol. 332 (2): 26. [摘要] [ PDF ]

相比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具体技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公共文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型” 二字的关键在于构筑数字世界的基石,强调其深远内涵是以数字变革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但当前,公共文化数字化推进进程中主   要面临以下两方面难题: 一是从文化资源数据化角度,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资源难以发挥   集群效应,资源标准化和深度关联难题难以解决;二是从文化数据有效利用角度,头部公共文化机构虽有个别成功案例,但鲜有   成功的产业化、社会化经验。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数据要素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穿透相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  公共文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关注如何落实文化数字化领域的专门需求与专业需要,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更好推动公共   文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数字化项目如何走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新型设施的新属性等关键任务。

29 可信数据空间:构筑文化数据流通与价值共创的新平台
樊振佳, 刘亭孝

2025 Vol. 332 (2): 29. [摘要] [ PDF ]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发布与可信数据空间概念的提出,凸显主体间协同与主客体联 系的数据要素利用流通生态建设的两个重点方向,在系列政策制定的基础上明确“制度保障一技术赋能一场景应用一行动主体” 的建设方向。面向文化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文化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呈现出主体角色从多主体、多角色向多行动者特征拓展,主  体关系从明确分工向动态协同关系的转变,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开展数据要素尤其是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相关研究指明新的研究方 向与研究契机。相关研究者可关注以下关键议题:文化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场景搭建,文化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评价与成熟 度评估,文化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多行动者的协同动员,文化领域可信数据空间的可信管控机制构建。

32 文化遗产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现实意义、核心 要点与实践进路
王玉珏, 陈思伶

2025 Vol. 332 (2): 32. [摘要] [ PDF ]

建设文化遗产可信数据空间是响应国家可信数据空间部署,解决文化遗产数据孤岛化、价值释放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 针对文化遗产数据要素流通需求,文化遗产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初步探索。在建设要点上,立足数  据生态系统角度,关注文化遗产可信数据空间的构成,整体运作框架的搭建需从基础制度体系、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使用规则、 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等制度层面和治理层面入手。在实践进路上,面向可信数据空间“资源交互一可信管控一价值共创”三大能  力,建设举措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贯穿文化遗产全生命周期数据,融汇文化遗产跨领域全要素数据,促进数据互联互通;筑牢  文化遗产数据主权安全屏障,保障数据安全;激活文化遗产数据多维价值释放动能,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实现。

38 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为牵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
谷秀青, 彭雷霆

2025 Vol. 332 (2): 38. [摘要] [ PDF ]

数字时代,公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要求构建公共文化智慧服务模式,数据要素的流通是实现公共文化智慧服务的前提, 但是数据要素流通不畅是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公共文化领域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堵点为:公共文化数据流通规范的制度缺失是导致数据流通不畅的机制障碍,公共文化数据的确权难题导致数据流通内在动力不足,公共文化数 据标准的不健全是导致数据流通不畅的技术性因素。因此,加快数据要素流通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应注重以下方面:建立 健全公共文化领域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性制度,为数据有序流通提供合法性依据;加强公共文化领域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流通质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领域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活力;完善公共文化领域数据流通生态,加强数据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43 面向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可信数据空间:挑战、行动路径、学科实践
张妍, 赵宇翔

2025 Vol. 332 (2): 43. [摘要] [ PDF ]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释放依赖于可信、安全的流通环境,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机制,实现多主  体连接与数据协同利用的数据流通平台,对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意义重大。目前,可信数据空间在技术层面、商业层面、生态层面、 治理层面存在问题与挑战。为达成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目标,可信数据空间可从坚持开放共享、坚持协同开发、坚持生态共建三大  行动路径,形成“筑基一增值一反哺”的递进式闭环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也应立足学科使命,主动回应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从强化数据治理研究、完善规则体系设计、参与生态协同建设等方面深化理论创新与  实践探索,为可信数据空间构建提供制度支持和方法支撑,推动数据要素价值的高效释放与共创共享。

理论探索
49 抽象之上皆为建构  具象之下皆为情景——图书馆学的一种元理论研究
魏辅轶, 袁梦佳

2025 Vol. 332 (2): 49. [摘要] [ PDF ]

解决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薄弱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图书馆学元理论研究水平。图书馆学的元理论研究是要对图书馆学 理论的历史逻辑发展、产生原因和机制、内在的价值取向、理论之间的关系、结构和规则以及后续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理论。图书馆学抽象理论研究包含作为再现的抽象和作为被“观看”的抽象,且中国图书馆学抽象理论缺乏足够的建构。具象理论的核心元问题在于“情景”,图书馆学的具象理论必然需要走入情景化研究的道路之中,且情景化理论是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应该重视情景研究的问题,将诠释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目的,而非沉迷于要素的测量与计算。构建和情景两个维度的元理论研究,辅之以图书馆学和图书馆的精神,才能形成属于图书馆学自己的学科品质。

59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
徐磊

2025 Vol. 332 (2): 59. [摘要] [ PDF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其在文本生成、图像创作、音视频合成、代码编写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 创作和传播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大模型,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算法,实现在于算力。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伴随着数据信息泄露、模型算法安全、生成内容偏颇、版权内容保护以及技术服务犯罪等风险。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应当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通过凝聚协同治理理念和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在有效应对现实违法行为或潜在安全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服 务,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

70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演进与启示
孙慧云

2025 Vol. 332 (2): 70. [摘要] [ PDF ]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近年来发布的3份战略规划文本体现了持续推进、动态调整、逐步深化的特征。《2022—2026 年战略规划》确立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为公平、多样性、包容性和社会正义,转型,专业成长,宣传与意识,组织卓越。基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关注以下方向:秉持核心理念,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构建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形象;重视文化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读者数字素养;关注馆员专业成长,推进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强化专业组织体系,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
82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碎片化样态及其治理#br#
潘炜, 陈庚

2025 Vol. 332 (2): 82. [摘要] [ PDF ]

乡村公共文化领域长期存在供给碎片化问题。新时期以文旅融合、技术升级、多元参与为导向的改革虽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资源聚合,但因现行体制下政策工具失灵掣肘主体协同创新、乡村文化功利化与居民文化主体性缺失、供给主导模式与基 层社会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也引发了多元价值非均衡博弈、多元主体割裂式合作、新旧技术交错式运行等新型碎片化问题,成为阻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治理的关键是推动弱、小、散的主体建立共生关系,优势互补、 协同演进。应以构建乡村公共文化共生体系为导向,通过挖掘文化共生单元、丰富文化共生模式、优化文化共生界面形塑共生政策环境等策略,凝聚分散化要素、整合割裂化主体、疏通庞杂化渠道、强化制度性支持,以多元共生自下而上地推动碎片化治理。 

95 均等化视角下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
姚胜译, 许浩, 吴丹

2025 Vol. 332 (2): 95. [摘要] [ PDF ]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行评价,有利于精准把握当前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 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补足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均等化视角下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包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会均等可获得” “过程均等可接近”“结果均等可接受”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此,均等化视角下民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升策略包括以资源融合与区域统筹为抓手保障机会均等,以特色平台与活动宣传为借力强化过程均等,以需求导向与服务创新为突破促进结果均等。

107 资源、主体与过程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研究——基于45项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刘志辉, 姚慧颖

2025 Vol. 332 (2): 107. [摘要] [ PDF ]

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是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分析框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从“资源 — 主体一过程”3个维度进行构建。通过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无锡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例,运用fsQCA  方法分析资源获取、资金支持、组织类型、政治关系、项目运作和项目产出6个条件的组态效应发现:项目产出是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项目运作是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除项目产出外,其他条件均不能单独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路径可归纳为3种类型,即资源一过程型、主体一过程型和综合推进型。基于此,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应加强购买项目过程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综合能力、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数据治理
119 迈向有序 Al: 智慧图书馆 AIGC 数据治理机制与策略
章洁, 洪芳林

2025 Vol. 332 (2): 119. [摘要] [ PDF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驱动、赋能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成为共识,探讨其数据治理的实现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智慧图书馆AIGC 数据治理迈向有序AI 的实现机制包括国家数据治理宏观政策导向、各级数据治理标准与规范制约以及图书馆智慧数据管理规则构成的合规治理机制,围绕数据训练伦理规制、数据监测汇交保存以及数据开发利用与评估的过程治理机制,公共部门统筹主导、图书馆积极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化解价值矛盾冲突、构建良好价值生态、明晰价值实现进路的生态治理机制。图书馆在AIGC 驱动的智慧化转型中,还需要搭建知识的负责任治理体系、擘画数据的整体性治理图景和规划服务的生态化治理路径,以及编制数据安全治理指南、研制数据隐私治理规则和明确数据全面治理步骤,以符合新的治理要求与发展趋向。

132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监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治理
屈宇, 叶继元

2025 Vol. 332 (2): 132. [摘要] [ PDF ]

结合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采用文献研究、网络调研等方法可以发现,科学数据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专利权、版权。无论数据免费共享抑或有偿共享,均须对数据的使用进行许可。数据的使用许可应特别注意规避可能出现的归因堆叠(或称许可证堆叠)。欧美数据保护理念的演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当下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运用情况以及数据流转现状,我国已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共享的博弈中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数据的开放利用程度总体偏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的现状,我国高校图书馆不应仅在数据生命周期监管中发挥主动治理功能,对内规范数据使用,保障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还应向外辐射科学研究社区,宣传宏观政策,建立社区公约,面向科研人员加强数据素养教育等。

信息检索与行为
143 跨学科知识生成导向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构建
肖玥

2025 Vol. 332 (2): 143. [摘要] [ PDF ]

跨学科研究是当前科学创新的常见手段,探索跨学科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对于理解跨学科研究人员的认知过程、提高跨学科信息检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跨学科研究过程出发,基于跨学科研究的不同阶段特征和知识交互逻辑,跨学科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应具备多层面认知建构、多层次需求驱动、多源细粒度信息汇集和多领域知识融合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跨学科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由信息集合层、用户空间层和界面交互层构成,全面体现出他人认知结构、跨学科研究任务、跨学科研究情境及交互式多学科知识对用户认知结构的影响。

154 AIGC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知识问答转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BPNN-DEMATEL 模型
张艳丰, 刘敏

2025 Vol. 332 (2): 154. [摘要] [ PDF ]

随着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的兴起,高校大学生的知识问答行为正从传统知识问答平台转 向 AIGC 类平台,对传统知识问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32位招募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原始数据,借助扎根 理论质性分析并构建4个维度、16个二级指标体系,引入 BPNN 改进的DEMATEL 算法模型进行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可以发现,AIGC 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知识问答转移行为关键影响因素为信息有用性和信息过载,驱动型因素为相对匮乏性、感知隐私风险、倦怠感、信息有用性等9个因素,特征型因素为使用情景、主观规范、感知成本、依赖感等7个因素。基于此,传统知识问答平台应从社会因素方面、感知因素方面、情感因素方面、信息因素方面进行运营管理和持续发展。

  • 2025年332卷2期

    刊出日期:2025-03-15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