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感量表(ILSES)中文修订与实证研究
黄体杨, 蒲青云
2024, 325 (1): 164-.
摘要1120)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档博(LAM)协同发展研究
周林兴, 张笑玮
2024, 325 (1): 146-.
摘要1011)     
基于乔哈里视窗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型探析
杜丰瑞, 张彤阳, 徐健
2024, 325 (1): 131-.
摘要994)     
英国研究型图书馆联盟《2022—2025年战略》分析与思考
姚璐
2024, 325 (1): 155-.
摘要980)     
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对大学图书馆数智化转型的启示
胡剑光, 辛星, 张奎
2024, 325 (1): 140-.
摘要954)     
旅游者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研究
许鑫, 郑妍, 叶丁菱
2024, 325 (1): 63-.
摘要942)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主题变迁与文本量化研究
朱益平, 金悦, 樊丽珍
2024, 325 (1): 74-.
摘要940)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图书馆交互数据的权利定位与权能
杜牧真
2024, 325 (1): 96-.
摘要934)     
融合用户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书目系统设计
王一博, 张鹏翼
2024, 325 (1): 121-.
摘要928)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陈绘画作品中展现的文献与阅读
王世伟
2024, 325 (1): 18-.
摘要916)     
基于用户数据驱动的智能书目系统构建
彭贤哲, 石进, 李明
2024, 325 (1): 108-.
摘要902)     
国际社团与知识共同体:国际图联的诞生
任家乐
2024, 325 (1): 55-.
摘要891)     
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效性验证
苏文成, 郭浩然, 卢章平, 潘颖, 刘桂锋
2025, 331 (1): 94-.
摘要661)      PDF (1447KB)(177)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实践主体,既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对其开展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编码结果,构建的由 5 个一级指标、29 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估和培养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测评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是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尝试性地将游戏测试等多元任务融入测量工具,为诊断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元图书馆学研究论析
朱潇娜, 龚蛟腾, 易凌
2025, 331 (1): 25-.
摘要631)      PDF (1410KB)(88)   
当前图书馆学界对元图书馆学的基本认知可归纳为回应现象世界的本质问题、追问逻辑起点的自我理解、统摄零散理论的综合原理、反思对象理论的论证结构。在此基础上,借助术语学与一般元理论的相关内容,元图书馆学的概念可重新界定为揭示和分析图书馆学理论的建构基础与内在结构,进而检验其理论性的理论,元图书馆学研究体系包括全面审视图书馆学理论对象的合法性、理论认知的合理性、理论概念的精确性、理论命题的有效性、理论结构的逻辑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十大趋势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应对策略
刘炜, 刘倩倩
2025, 331 (1): 4-.
摘要615)      PDF (5357KB)(672)   
DeepSeek 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AI)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即从以大模型训练为主向以推理应用为主的过渡,预示着 AI 应用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于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大模型正逐步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内容生产、知识重组及服务智能化进入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近期发展的十个关键趋势为 AI 驱动的科学研究得到普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提升服务体验,多模态大模型走向实用化,合成数据与数据治理挑战凸显,世界模型与因果推理能力突破,AI 算力与模型优化协同发展,智能体技术普及带来产品爆发,资本投入与产业整合加速,开源生态与小模型应用扩展,AI 伦理与治理框架完善。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公共文化机构可以更好地把握 AI 带来的机遇,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实现智能化转型。
论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法理基础与正当实施
刘亮
2025, 331 (1): 48-.
摘要614)      PDF (2404KB)(72)   
根据权利冲突、权利的相互性、权利的相对性、权利义务统一性等理论,在公共图书馆这个特定场域中,过度影响他人阅读学习等正常活动的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会造成读者间的权利冲突,解决此种权利冲突正当有效的方式是制止干扰、限制干扰者权利行使。公共图书馆负有读者权利保障义务,是实施规制的合法主体。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是“为保障而限制”,应遵守目的正当、平等保护、手段适当和程序正当原则。参考相关诉讼案例,其合法正当实施的要件应是正式制定、颁布合理规则,发生确实构成干扰的情形,充分履行程序,处理措施恰当;同时,须正确对待干扰性个人状况的特殊性。鉴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普遍缺乏针对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有效成文规则,为恰当应对、处理此类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首先应以正式程序重新制定或修订读者行为规范,在读者不当行为中单列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规定正当、可操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必要合理的处理措施。
西方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与反思
张龙飞, 刘倩雯
2025, 331 (1): 60-.
摘要611)      PDF (1393KB)(94)   
服务中立性原则是西方图书馆员重要的职业价值观,也是维护智识自由的重要保障性原则。利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和反思发现,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共有三个重要渊源,即理性主义中立性、自由主义中立性和图书馆专业主义;其发展是随着文化、政治与业界环境的变迁不断演化的,从最初的政治回避到“被动中立”,再到“主动中立”,中立性原则的内涵逐步丰富。从智识自由与社会责任论战、“知识—权利”、进步图书馆员及后真相社会视角对服务中理性原则的反思发现,图书馆中立并非“置身事外”,其会受到意识形态立场、社会权利运行机制、馆员个人情感与认知等影响。因而,在秉持中立性原则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图书馆服务的结构性问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履行职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