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LIBRARY DEVELOPMENT
  • 简明目录
  • 摘要目录
圕苑大家谈
4

“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新型智库的时代机遇与发展路径

范 周 李姝婧

2025 Vol. 334 (4): 4. [摘要] ( ) [ PDF ] (17703KB)( )

理论探索
11 国内外学术出版机构 AIGC 使用政策研究
徐拥军 卢思佳 殷 名

2025 Vol. 334 (4): 11. [摘要] ( ) [ PDF ] (6734KB)( )

21 iSchools 联盟中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马 捷 白宇婷 韩 佳 霖

2025 Vol. 334 (4): 21. [摘要] ( ) [ PDF ] (5225KB)( )

28 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当代发展与转型路径:基于文献量化分析的视角
黄 颖 肖 宇 凡 彭 敏 惠 王新才

2025 Vol. 334 (4): 28. [摘要] ( ) [ PDF ] (8662KB)( )

事业建设
43 美国 IMLS撤销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启示#br#
曹振祥 储节旺 张 坤

2025 Vol. 334 (4): 43. [摘要] ( ) [ PDF ] (8097KB)( )

56 场景视域下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优化方略
唐江浩

2025 Vol. 334 (4): 56. [摘要] ( ) [ PDF ] (6986KB)( )

67 美国青少年馆员职业发展研究
刘海丽

2025 Vol. 334 (4): 67. [摘要] ( ) [ PDF ] (4725KB)( )

75 大语言模型视角下DeepSeek 赋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李丽

2025 Vol. 334 (4): 75. [摘要] ( ) [ PDF ] (7175KB)( )

数据纵横
84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成熟度评估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
袁 静 刘晓媛 王思君

2025 Vol. 334 (4): 84. [摘要] ( ) [ PDF ] (8354KB)( )

99 跨机构文化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框架与路径研究——基于 Europeana 系列数据行动的分析#br#
贺谭涛 刘越男 卿 非 张直前

2025 Vol. 334 (4): 99. [摘要] ( ) [ PDF ] (7630KB)( )

111 合成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并行的新路径#br#
玛丽亚木 · 艾斯凯尔

2025 Vol. 334 (4): 111. [摘要] ( ) [ PDF ] (6679KB)( )

120 技术与制度协同:数据可信流通治理因应之策
白银

2025 Vol. 334 (4): 120. [摘要] ( ) [ PDF ] (10293KB)( )

信息行为与素养
135 信息信任视角下数字移民移动社交媒体AIGC规避行为研究
王文韬 陈 越 钱鹏博 唐思捷 任艳虹 李 力

2025 Vol. 334 (4): 135. [摘要] ( ) [ PDF ] (9161KB)( )

148 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以美国“新闻素养项目”为例
韦昱杰 张 衍

2025 Vol. 334 (4): 148. [摘要] ( ) [ PDF ] (8013KB)( )

图书馆(学)史
161 金陵大学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纪念李小缘、刘国钧留学归国100周年
谢 欢 张雨琪

2025 Vol. 334 (4): 161. [摘要] ( ) [ PDF ] (6133KB)( )

圕苑大家谈
4

“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新型智库的时代机遇与发展路径

范 周 李姝婧

2025 Vol. 334 (4): 4. [摘要] [ PDF ]

文化领域的智库建设不仅是提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更是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 量。当前,我国文化智库建设面临研究深度与现实需求脱节,人 才结构的单一性制约文化智库创新能力的问题。图书馆智库建设 呈现两大趋势,即服务对象从政府向多元主体扩展,研究领域向 非传统安全延伸。但“十五五”时期,图书馆智库建设面临多重 制约,即资源整合效率不足导致重复建设,技术应用深度不够,  跨学科人才结构失衡,需聚焦数智化发展重塑智库服务生产逻辑, 品牌化发展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专业化发展筑牢核心竞争力根 基三大核心方向。为此,我国图书馆高质量智库建设应构建适配 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框架与运行体系;将视野、合作范围突破机 构边界,构建“资源共荣、技术共通、人才共育”的生态体系。

理论探索
11 国内外学术出版机构 AIGC 使用政策研究
徐拥军 卢思佳 殷 名

2025 Vol. 334 (4): 11. [摘要] [ PDF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知识生产与出版生态,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结合学术出版领域伦 理共识,基于问责制、透明度、公平性和隐私性4个维度,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出版机构AIGC 使用政策概况发现:国内外学术 出版机构AIGC 使用政策已普遍确立人类作者最终责任(问责制),要求披露AI 使用情况(透明度),注重防范学术不端使用 行为(公平性),并开始关注数据保护要求(隐私性);但在责任追溯机制、AI 使用披露规范明确性、AI 介入规则界定、数据 安全风险关注等层面仍然存在不足。为此,学术出版机构在制定AIGC 使用政策时应进一步明确人机协作的责任边界,形成标准 化的使用披露规范,确立合规的AI 介入机制,强化敏感数据保护措施。

21 iSchools 联盟中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马 捷 白宇婷 韩 佳 霖

2025 Vol. 334 (4): 21. [摘要] [ PDF ]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加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已成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iSchools 联盟作为国 际顶尖信息学院的联盟,其在区域布局、学科建设以及学术传播方面都已形成成熟经验。通过运用网络调查法对 iSchools 联盟区 域布局、学科建设以及学术传播3个维度深入剖析后发现,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对iSchools联盟的融入度不足;新兴学 科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存在技术滞后现象;学术表现及传播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为提升国际影响力,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 科应推动高校深度融入iSchools 联盟、优化学科建设体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28 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当代发展与转型路径:基于文献量化分析的视角
黄 颖 肖 宇 凡 彭 敏 惠 王新才

2025 Vol. 334 (4): 28. [摘要] [ PDF ]

通过对1978至2023年目录学研究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进行学术谱系梳理发现,核心作者可分为3类,即发文节奏 虽有波动,但仍持续产出论文;虽早期集中产出,但近年鲜有发文;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其主要传承机构以高校为主, 图书馆与科研机构为辅。在研究主题特征方面,古典目录学研究占据学术高地,且部分学者致力于探讨目录学对文献学、文献计 量学等学科发展的影响。在学科交叉形态方面,目录学研究论文的研究语境在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均有较强的融合性,且大部分 论文并未按《中图法》将自身归入专用分类号,使得目录学主体身份弱化。基于此,我国应重塑高校目录学人才培养模式,拓建 学术共享生态;守正与创新并举,深化现代目录学相关研究;拓展学科交叉融合新空间,强化目录学的核心价值。

事业建设
43 美国 IMLS撤销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启示#br#
曹振祥 储节旺 张 坤

2025 Vol. 334 (4): 43. [摘要] [ PDF ]

通过回顾IMLS 的职能与贡献,剖析撤销危机的成因发现, IMLS 撤销的直接原因是将文化类公共服务机构等同于“低 效臃肿”的治理逻辑;深层次成因是新自由主义治理理念的回潮、“效率主义”与文化服务“非经济性”的冲突,以及数字化背 景下图书馆可替代性机制与职能重塑。 IMLS 撤销危机的潜在影响包括对美国图书馆服务系统冲击、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和文 化软实力受损。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图书馆应加强法律保障以规避政策变化风险;拓展多元 化筹资渠道以避免单一依赖;强化行业组织功能与完善职业认证机制;提高社会认同度以建立广泛支持基础;完善绩效评估以彰 显图书馆价值;深度推动数字化转型以重塑图书馆价值生态。

56 场景视域下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优化方略
唐江浩

2025 Vol. 334 (4): 56. [摘要] [ PDF ]

以我国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现行标准为参照,运用扎根编码识别其中标准体系层面场景变量可以发现,场景真实性、 戏剧性与合法性取向特征的6个场景变量包括空间场景、环境场景、感知场景、资源场景、服务场景以及氛围场景。以用户黏性 为切入点,选取成都市“留灯书屋”为研究案例,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揭示用户群体对场 景变量组合的需求与黏性可以发现,6个场景均无法单一影响用户黏性,多维场景中高用户黏性组态为空间驱动型、环境俘获型 和社群共生型,低用户黏性组态为情感悬浮型、功能冗余型和资源空转型。基于此,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应以真实性为基,戏 剧性为媒,合法性为锚,遵循“黏性锚定一体验升维一社群创新”的建设优化路径。

67 美国青少年馆员职业发展研究
刘海丽

2025 Vol. 334 (4): 67. [摘要] [ PDF ]

网络调研发现,在美国,高校、以ALA和 YALSA 为主的协会、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馆员培育的三大主体,且形成  了互促互鉴的关系。高校作为夯实培养的基石,在服务素养、就业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作用;协会通过制定标准、提供继  续教育、设立奖励、搭建平台,有效发挥了沟通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媒介作用;公共图书馆以职业化需求促进了青少年馆员发展。 借鉴其经验发现,我国高校应着力探索青少年馆员知识和教育体系,图书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治等作用,公共图书馆应重视  青少年服务及馆员继续教育。

75 大语言模型视角下DeepSeek 赋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李丽

2025 Vol. 334 (4): 75. [摘要] [ PDF ]

结合内核技术与功能优势来看, DeepSeek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正向影响表现在用户情绪计算、文献资源组织、 学科知识互动、知识资源推荐四个维度上。 DeepSeek 赋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思路是资源建设思路、资源检索思路、知  识问答思路、资源推荐思路,应用场景为学科情报分析、学科交流互动、学科文献推荐,理论方案包含用户画像构建理论方案、 学科资源共享理论方案、学科资源推荐理论方案,实践路径为依托 DeepSeek系统识别用户需求,包括全方位收集用户需求和精  细化挖掘用户需求;利用DeepSeek共建共享学科资源,包括提供自然语言交互检索、全感官沉浸式问答和教学科研支持;借助  DeepSeek拓宽学科服务范围,包括构建学科专题数据库和设计学科增值服务内容。

数据纵横
84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成熟度评估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
袁 静 刘晓媛 王思君

2025 Vol. 334 (4): 84. [摘要] [ PDF ]

基于成熟度五级模型构建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政府层、平台设施层、用户层3个一级指标,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8个二级指标以及19个三级指标。依据指标得分情况,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成熟度等级包括初始级、可 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选择我国21个省域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作为样本开展实证评估,对平台整体以及各维度 指标的成熟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的结果发现,样本平台的整体成熟度良好,大部分处于已管理级,少部分处于已优化级或已定 义级,不同平台以及不同维度的成熟度等级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应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规范 的年度计划和方案;注重对基本功能的建设与完善;打造活跃的数据开放生态;强化技术支持,满足用户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 加强宣传力度与培训指导,提高对平台的公众认知度。

99 跨机构文化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框架与路径研究——基于 Europeana 系列数据行动的分析#br#
贺谭涛 刘越男 卿 非 张直前

2025 Vol. 334 (4): 99. [摘要] [ PDF ]

对跨机构文化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实践案例进行调查,归纳其建设路径,能够为我国相关实践提供有益参考。运 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法,从战略、主体、规则、工具四层面对Europeana  跨机构文化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进行分析发现,其 建设路径的要点在于明确数据资源复用的核心目标,形成官方授权机制下的协同格局,强化统一规则与工具嵌套以及采取局部试 点探索。基于此,我国跨机构文化数据资源体系化建设方向为:顶层战略目标引导任务布局,吸纳多元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参与主 体,优化标准规范和工具保障以及发挥局部试点项目的前沿性探索作用。

111 合成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并行的新路径#br#
玛丽亚木 · 艾斯凯尔

2025 Vol. 334 (4): 111. [摘要] [ PDF ]

数据的价值在流通利用中得以彰显,其中的个人数据亦不例外。在促进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 同时,如何保护个人数据主体的隐私利益成为需要考虑的棘手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面临非法获取语料库数据风险和数 据泄露风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并行的实现上,有赖于匿名化和去标识化的传统路径显得力不从 心,需要进行思维转型并另辟蹊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隐蔽的特性,同时也是为了破解个人数据利用中固有的隐私- 效用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并行的实现可以通过隐私增强技术找到突破口。综合运用隐私增强技 术,并协同推进合成数据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为实现有效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效用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以此推动生成式人 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与进步。

120 技术与制度协同:数据可信流通治理因应之策
白银

2025 Vol. 334 (4): 120. [摘要] [ PDF ]

互信难是阻碍数据高效流通的重要关卡,数据只有可信流通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当前我国数据流通尚处在探索阶段, 已暴露出数据质量低、强负外部性、监管滞后等可信难问题,亟须构建高质量数据可信流通的治理制度,在遵循融合技术、激励  相容和预防为主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质量标准,对数据要素市场实施技术与制度协同共治,形成社会普遍 参与的全过程动态治理体系。数据可信流通治理适用更具技术主义的“法链”治理方式和社会信用治理体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技术治理构建可信价值互联网,并最终形成智慧治理、信用治理和法治治理相结合的数据流 通治理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的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有序发展。

信息行为与素养
135 信息信任视角下数字移民移动社交媒体AIGC规避行为研究
王文韬 陈 越 钱鹏博 唐思捷 任艳虹 李 力

2025 Vol. 334 (4): 135. [摘要] [ PDF ]

基于扎根理论对26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并据此构建信息信任视角下数字移民移动社交媒体AIGC 规 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移民群体面对AIGC,  会产生不同的信息信任状态。数字移民基于感知要素和信息要素等 的考虑,在建立信息信任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积极的信息行为,具体包括信息交互和信息获取;在信息信任受损的情况下,易 采取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的行为针对AIGC进行规避,规避行为的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 受规避结果预测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感知要素具有重要作用,是直接作用于信息信任的原因因素和联系其他影响因素与信息 信任的关键中介因素,并与规避行为具有密切联系。AIGC 本质属性的间接作用和信息要素的直接作用,使数字移民群体表现出 明显的规避意愿和规避行为。为使数字移民群体正确应对移动社交媒体AIGC, 社交平台应关注用户感知,精准调控信任状态; 规范信息要素,提高内容发布门槛。有关部门、高校和平台应采用积极举措以提升用户个人素养,助其采取合理的规避行为。

148 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以美国“新闻素养项目”为例
韦昱杰 张 衍

2025 Vol. 334 (4): 148. [摘要] [ PDF ]

新闻素养是媒介与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新闻素养教育是虚假信息治理的必要之举。美国“新闻素养项目” 发展历程可分为线下摸索期、数字转型期、普惠创新期;运行保障包括充足的资金来源,学科背景多元的专业团队,庞大的合作  伙伴网络;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体现为提供针对性的用户分众服务,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开发教育框架和深度嵌入正规教育体系。 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应整合力量开展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面向各类群体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围绕用户发展进行规划和评估, 打造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图书馆(学)史
161 金陵大学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纪念李小缘、刘国钧留学归国100周年
谢 欢 张雨琪

2025 Vol. 334 (4): 161. [摘要] [ PDF ]

梁启超于1925年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仪式的演讲中呼吁要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同年,南京大学前身之一金陵大 学的李小缘、刘国钧学成回国,投入到中国图书馆学建设中,李小缘、刘国钧以金陵大学图书馆为平台,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培养 专业人才,探索现代文献分类、编目、索引的方法,构建图书馆即是教育理论学说及《图书馆学要旨》要素说等,并参与图书馆 学学术共同体建设及学术期刊建设。为纪念李小缘、刘国钧留学归国100周年以及梁启超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100周年, 通过总结金陵大学在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成就可以发现,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应积极吸收西方学术营养;充分结 合中国实际,不盲目学习;及时总结中国图书馆学的独特成就,向世界图书馆学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 2025年334卷4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