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栏目文章信息

理论探索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受控数字借阅的版权合法性及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张立新, 阮开欣
2023, 324 (6): 122-.
摘要1082)     
农村居民社会化阅读动机多维构成、差异与形成分析
付蕊
2023, 324 (6): 129-.
摘要1045)     
智慧图书馆:从认知到实践
任娇菡, 王珏, 初景利
2023, 324 (6): 113-.
摘要1043)     
旅游者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研究
许鑫, 郑妍, 叶丁菱
2024, 325 (1): 63-.
摘要95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主题变迁与文本量化研究
朱益平, 金悦, 樊丽珍
2024, 325 (1): 74-.
摘要946)     
国际社团与知识共同体:国际图联的诞生
任家乐
2024, 325 (1): 55-.
摘要895)     
《立法法》修正后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之完善——基于 18 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规章的分析#br#
王群, 李浩然
2025, 331 (1): 38-.
摘要620)      PDF (1336KB)(157)   
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是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围绕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如何落实 202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之新要求的研究相对缺乏。结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提出的立法应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合宪性、合法性维护法制统一等新要求,在梳理考察现行 18 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规章相应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图书馆地方立法,将民主贯穿于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合宪性、合法性审查维护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国家法制统一,通过系统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法制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法理基础与正当实施
刘亮
2025, 331 (1): 48-.
摘要618)      PDF (2404KB)(79)   
根据权利冲突、权利的相互性、权利的相对性、权利义务统一性等理论,在公共图书馆这个特定场域中,过度影响他人阅读学习等正常活动的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会造成读者间的权利冲突,解决此种权利冲突正当有效的方式是制止干扰、限制干扰者权利行使。公共图书馆负有读者权利保障义务,是实施规制的合法主体。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是“为保障而限制”,应遵守目的正当、平等保护、手段适当和程序正当原则。参考相关诉讼案例,其合法正当实施的要件应是正式制定、颁布合理规则,发生确实构成干扰的情形,充分履行程序,处理措施恰当;同时,须正确对待干扰性个人状况的特殊性。鉴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普遍缺乏针对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有效成文规则,为恰当应对、处理此类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首先应以正式程序重新制定或修订读者行为规范,在读者不当行为中单列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规定正当、可操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必要合理的处理措施。
西方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与反思
张龙飞, 刘倩雯
2025, 331 (1): 60-.
摘要616)      PDF (1393KB)(109)   
服务中立性原则是西方图书馆员重要的职业价值观,也是维护智识自由的重要保障性原则。利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中立性原则的渊源、发展和反思发现,图书馆服务中立性原则共有三个重要渊源,即理性主义中立性、自由主义中立性和图书馆专业主义;其发展是随着文化、政治与业界环境的变迁不断演化的,从最初的政治回避到“被动中立”,再到“主动中立”,中立性原则的内涵逐步丰富。从智识自由与社会责任论战、“知识—权利”、进步图书馆员及后真相社会视角对服务中理性原则的反思发现,图书馆中立并非“置身事外”,其会受到意识形态立场、社会权利运行机制、馆员个人情感与认知等影响。因而,在秉持中立性原则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图书馆服务的结构性问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履行职业使命。
“古籍之美”的感知、体验、实践与创新——图书馆学的美育价值与功能挖掘
张靖, 苏丹妮, 余弦
2025, 331 (1): 74-.
摘要596)      PDF (1658KB)(245)   
目前高校学科美育主要以艺术学科为主,美育功能和教育实施内容较为单一,距离“破除学科壁垒、丰富美育内涵”的新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发挥“古籍之美”这一学科美育禀赋,中山大学依托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典籍文化系列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优质美育资源,开发融合感知、体验、实践和创新的美育模式,整合美育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学科资源和国际资源,从美育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高校美育浸润的全方位创新实践。基于此,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挖掘各学科美育价值与功能,应注重传承传播中华文化、遵循融合发展路径、深挖学科审美内涵、夯实优质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之历史考察和现实映照
陈润好
2024, 328 (4): 36-.
摘要590)      PDF (1678KB)(226)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挑战日益显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是应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事
业变革的关键所在。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进行历史溯源,考究人在图书馆的角色内涵和职能定位演变,明确其从以藏
为主,以人补藏,到聚焦馆员专业能力,走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建设以人为中心
的图书馆的整体逻辑框架应从角色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刻画,明确用户、馆员和社会力量三种关键角色。基于此,
公共图书馆未来建设应采取三个关键行动:加强用户中心理念,助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转型;重视馆员专业能力提升,弘扬公共
图书馆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图书馆体系布局。
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权利确证、保护困境及路径选择
朱瑞
2024, 328 (4): 47-.
摘要543)      PDF (1360KB)(154)   
当前,法律对图书馆数据利用的保护和激励不足。《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强调图书馆的数据处
理者义务,这导致与读者信息相关的数据利用制度的缺位和图书馆衍生数据保护的不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形成图书馆衍
生数据的财产利益。现有研究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未能完整构建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法治保护方案,司法实践不得已采用反不正
当竞争的保护路径,但这些路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引起反弹。更为完善的路径是将图书馆衍生数据挂靠在《民法典》第 127 条数
据财产保护的准用条款之中,进而通过《民法典》第 123 条保持开放姿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细化图书馆衍生数据权能的实质
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保护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的思考
黄文彬, 陈洪侃, 孟凡, 步一
2024, 328 (4): 18-.
摘要539)      PDF (1509KB)(231)   
“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关键词。随着“新文科”的提出,图书馆学需要从自身原有的范式进一步衍生出“新
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新范式并不是取代传统范式,而是相互并存、促进和补充,利用新范式指导图书馆学的创新,
更好地发现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点。“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的范式除了“图书馆学 + 管理学”“图书馆学 +
法学”和“图书馆学 + 理工”,同时还可以与多个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但交叉融合并非从根本上颠覆图书馆学。在图书馆学与其
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中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方法论),“不变”
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归宿(认识论)。
想象与场景:元宇宙图书馆批判
王超, 陈定权, 董昊楠
2024, 328 (4): 29-.
摘要530)      PDF (2606KB)(228)   
从技术哲学视角反思图书馆技术应用历史可知,社会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界与图书馆事业应审慎对待技
术的发展与应用;如何在技术引领下最大程度受益而不是被技术捆绑束缚,是图书馆事业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虽然业界正
在积极探讨元宇宙图书馆的前景,但绝大多数图书馆仍然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观望和徘徊,对元宇宙图书馆的想象远多于实践,这
表明元宇宙图书馆当前仍处于概念探索而非大规模实施的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元宇宙图书馆的场景创新涉及多
个方面:元宇宙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和个性化设置,跟
踪读者阅读兴趣与习惯,为其提供定制资源;还可以成为更大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平台等。
iField 视域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定位思考——基于数字人文研究的实证分析
刘朔宇 袁曦临
2024, 327 (3): 50-.
摘要360)      PDF (10796KB)(30)   
面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陈旭辉
2024, 327 (3): 41-.
摘要349)      PDF (1361KB)(89)   
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内容特色与创新发展
吴钢, 代亚青
2024, 330 (6): 67-.
摘要280)      PDF (1428KB)(101)   
我国农民数字素养的驱动机理探究
王策明
2024, 330 (6): 78-.
摘要272)      PDF (2808KB)(174)   
西部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共生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少惠, 袁硕
2024, 326 (2): 51-.
摘要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