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325X
首 页
关于我们
编委会成员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过刊浏览
论文模板
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回到原典 重新出发——重温《图书馆学五定律》
蒋永福, 陈彤彤
2024, 330 (6): 4-.
摘要
(
376
)
PDF
(5785KB)(
1040
)
可视化
Select
生成式人工智能十大趋势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应对策略
刘炜, 刘倩倩
2025, 331 (1): 4-.
摘要
(
626
)
PDF
(5357KB)(
831
)
可视化
DeepSeek 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AI)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即从以大模型训练为主向以推理应用为主的过渡,预示着 AI 应用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于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大模型正逐步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内容生产、知识重组及服务智能化进入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近期发展的十个关键趋势为 AI 驱动的科学研究得到普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提升服务体验,多模态大模型走向实用化,合成数据与数据治理挑战凸显,世界模型与因果推理能力突破,AI 算力与模型优化协同发展,智能体技术普及带来产品爆发,资本投入与产业整合加速,开源生态与小模型应用扩展,AI 伦理与治理框架完善。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公共文化机构可以更好地把握 AI 带来的机遇,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实现智能化转型。
Select
基于 Word2Vec 与 LSTM 混合模型的公共图书馆用户多维满意度量化方法研究
钱明辉, 樊安懿, 田甜
2024, 330 (6): 89-.
摘要
(
246
)
PDF
(2060KB)(
776
)
可视化
Select
数智赋能公共阅读服务精准化:一个分析框架
王晴
2024, 330 (6): 101-.
摘要
(
251
)
PDF
(2544KB)(
705
)
可视化
Select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数据治理研究
陈飞, 黄文彬
2024, 329 (5): 138-.
摘要
(
125
)
PDF
(2591KB)(
693
)
可视化
Select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中国目录学重塑性发展
王平, 苏杭
2024, 330 (6): 158-.
摘要
(
247
)
PDF
(1437KB)(
487
)
可视化
Select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图景:理念、模式与运行机制
李少惠, 尤佳
2025, 331 (1): 106-.
摘要
(
620
)
PDF
(1347KB)(
418
)
可视化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观时代背景下“元问题”层次的学术探索,也是顺应全球化与公共治理趋势而衍生的“文化统治—文化管理—文化治理”之必然进路。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形成有着内在的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与理论本土化反思,可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从管理文化到文化治理、从政府包揽到多元参与、从科层管理到多维互动、从保障基本到需求回应的转型。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要素包括主体构成、权力运作方式、职能行使方式、治理机制与沟通方式,类型分为政府主导型、协同合作型、自组织型,运行机制包括政社合作机制、政企合作机制。
Select
我国台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 BOT 模式研究
关思思
2025, 331 (1): 149-.
摘要
(
595
)
PDF
(1360KB)(
398
)
可视化
20 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面临困境,于是在所谓“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等相关规定与政策激励下,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址、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均开始采用 BOT 模式推行。从台湾地区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由于在改革背景、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差异,且受到经济诱因不足、短期运营限制、责权划分复杂、投入资金庞大等因素限制,我国大陆地区在公共文化领域推行 BOT 模式存在阻力。一旦公共文化设施选择采用 BOT 模式,须重视开发、完工、运营等风险评估,同时政府、民间企业与公共文化机构只有合作才能达到共赢。
Select
文旅融合背景下用户体验地图在公共图书馆文创体验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王文韬, 钱鹏博, 董晶晶, 唐思捷, 吕浩
2024, 329 (5): 106-.
摘要
(
119
)
PDF
(4112KB)(
384
)
可视化
Select
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效性验证
苏文成, 郭浩然, 卢章平, 潘颖, 刘桂锋
2025, 331 (1): 94-.
摘要
(
691
)
PDF
(1447KB)(
343
)
可视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实践主体,既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对其开展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编码结果,构建的由 5 个一级指标、29 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估和培养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测评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是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尝试性地将游戏测试等多元任务融入测量工具,为诊断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Select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研究
李阳, 刘晓东, 胡林, 肖鹏
2024, 329 (5): 41-.
摘要
(
164
)
PDF
(1435KB)(
340
)
可视化
Select
生成式人工智能 Sora 赋能智慧图书馆的探索与法律规制
李涛
2024, 329 (5): 128-.
摘要
(
123
)
PDF
(1403KB)(
322
)
可视化
Select
“十五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趋势研判与对策思考
范周, 郑元瑶
2024, 329 (5): 13-.
摘要
(
270
)
PDF
(1484KB)(
320
)
可视化
Select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融入:面向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包容策略研究
黄凌云
2024, 329 (5): 120-.
摘要
(
151
)
PDF
(1524KB)(
307
)
可视化
Select
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再思考
褚树青, 刘伟
2024, 330 (6): 59-.
摘要
(
288
)
PDF
(1360KB)(
293
)
可视化
Select
新时代图书馆社会职能与社会价值的再认识
程焕文, 谢涵
2024, 330 (6): 24-.
摘要
(
321
)
PDF
(1375KB)(
248
)
可视化
Select
“古籍之美”的感知、体验、实践与创新——图书馆学的美育价值与功能挖掘
张靖, 苏丹妮, 余弦
2025, 331 (1): 74-.
摘要
(
596
)
PDF
(1658KB)(
245
)
可视化
目前高校学科美育主要以艺术学科为主,美育功能和教育实施内容较为单一,距离“破除学科壁垒、丰富美育内涵”的新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发挥“古籍之美”这一学科美育禀赋,中山大学依托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典籍文化系列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优质美育资源,开发融合感知、体验、实践和创新的美育模式,整合美育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学科资源和国际资源,从美育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高校美育浸润的全方位创新实践。基于此,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挖掘各学科美育价值与功能,应注重传承传播中华文化、遵循融合发展路径、深挖学科审美内涵、夯实优质资源建设。
Select
盘活基层、激活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研究
肖鹏, 淳靖
2024, 329 (5): 51-.
摘要
(
321
)
PDF
(1406KB)(
236
)
可视化
Select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肖鹏, 李佳
2024, 329 (5): 26-.
摘要
(
129
)
PDF
(1388KB)(
236
)
可视化
Select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直达基层的广州经验
董敏, 黄燕, 蔡思明, 梁艺露
2024, 329 (5): 32-.
摘要
(
131
)
PDF
(1456KB)(
225
)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