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同行评审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文章快速检索
LIBRARY DEVELOPMENT
  • 简明目录
  • 摘要目录
圕苑大家谈
4

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的基本模式与发展方向
程焕文

2025 Vol. 333 (3): 4. [摘要] ( ) [ PDF ] (2547KB)( )

专题: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图景与中国方案
11
“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图景与中国方案”专题序言
冉从敬

2025 Vol. 333 (3): 11. [摘要] ( ) [ PDF ] (971KB)( )

12
基于《人工智能法案》的欧盟人工智能监管制度解读
黄海瑛, 杨 旭

2025 Vol. 333 (3): 12. [摘要] ( ) [ PDF ] (1424KB)( )

25
人工智能治理的反身型转向:主要风险、全球模式与中国进路
胡弘弘, 王惠民

2025 Vol. 333 (3): 25. [摘要] ( ) [ PDF ] (1458KB)( )

36
人工智能是否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基于博弈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演化博弈分析
冉从敬, 张逸人, 黄文俊

2025 Vol. 333 (3): 36. [摘要] ( ) [ PDF ] (3464KB)( )

48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的作品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包赛君, 唐思慧

2025 Vol. 333 (3): 48. [摘要] ( ) [ PDF ] (1552KB)( )

理论探索
60
比较视野下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心态
周 亚 , 周柏於

2025 Vol. 333 (3): 60. [摘要] ( ) [ PDF ] (1547KB)( )

69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冯云

2025 Vol. 333 (3): 69. [摘要] ( ) [ PDF ] (1459KB)( )

80
国际科学数据控制对我国数据安全的影响
张连分

2025 Vol. 333 (3): 80. [摘要] ( ) [ PDF ] (1445KB)( )

92
需求抑制与认知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规避健康信息的触发逻辑与多元路径分析
彭丽徽, 蒋 欣

2025 Vol. 333 (3): 92. [摘要] ( ) [ PDF ] (1746KB)( )

事业建设
105
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贝瑞政策扩散模型的实证分析
石庆功, 王子健, 肖希明

2025 Vol. 333 (3): 105. [摘要] ( ) [ PDF ] (1763KB)( )

118
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生产路径研究
鲁云鹏 , 付轼辉

2025 Vol. 333 (3): 118. [摘要] ( ) [ PDF ] (1674KB)( )

130
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结构及影响因素的扎根考察
景  晶 , 谢明诠

2025 Vol. 333 (3): 130. [摘要] ( ) [ PDF ] (1634KB)( )

141
CASHL 发展研究
伊 雷, 林海棠

2025 Vol. 333 (3): 141. [摘要] ( ) [ PDF ] (2360KB)( )

服务研究
149
重大事件的数字记忆构建策略研究——以“爱尔兰饥荒移民故事”虚拟展览为例
代林序, 杨 曈, 郭映彤, 陈淑涵

2025 Vol. 333 (3): 149. [摘要] ( ) [ PDF ] (1560KB)( )

159
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导向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郭海玲, 刘仲山, 卫金金, 魏悦华

2025 Vol. 333 (3): 159. [摘要] ( ) [ PDF ] (2090KB)( )

圕苑大家谈
4

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的基本模式与发展方向
程焕文

2025 Vol. 333 (3): 4. [摘要] [ PDF ]

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
中华古籍保护的时代主题。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华古籍保护的
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 3 种基本模式理论,社会力量
参与中华古籍保护应该从以下 3 个方面着力发展:在原生性保护上,
将民间古籍收藏者、民间古籍修复者、民间古法造纸者、民间古籍印
刷者融入国家古籍保护体系;在再生性保护上,加强古籍造纸商、古
籍印刷商、古籍出版商、古籍数据商、古籍设备商的协同协调和有机
合作,构建古籍再生性保护生态圈;在传承性保护上,通过网络平台、
社交媒体进行开放合作,开展体验研习、人才培养,呼吁中华古籍保
护单位先行先试,示范引领,进而复制、推广,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
力量参与中华古籍保护创新性发展的新局面。

专题: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图景与中国方案
11
“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图景与中国方案”专题序言
冉从敬

2025 Vol. 333 (3): 11. [摘要] [ PDF ]

12
基于《人工智能法案》的欧盟人工智能监管制度解读
黄海瑛, 杨 旭

2025 Vol. 333 (3): 12. [摘要] [ PDF ]

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支持监管的想法和理由,引发了监管制度的变革。作为全球首部全面规制人工智能的法律,通过规范分析法可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采取了基于风险分类分级和适应性调整的监管模式与举措,不仅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法律、监管与技术的融合路径,而且体现了欧盟人工智能监管制度中刚性立法与灵活监管的矛盾、伦理安全与技术创新的冲突、法秩序统一与市场开放协同的对立。鉴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制度探索以及法律、监管与技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我国人工智能立法应超越“法律扼杀技术的创新”的迷思,以可信人工智能为立法目标;其次,顺时改革监管模式、主体与手段,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最后,回归法律、技术与监管的工具性特征,将技术嵌入法律与监管之中,实现三者的结构性耦合。

25
人工智能治理的反身型转向:主要风险、全球模式与中国进路
胡弘弘, 王惠民

2025 Vol. 333 (3): 25. [摘要] [ PDF ]

反身型治理模式为解决人工智能治理中的“科林格里奇困境”提供了全新进路。由人工智能系统运作封闭性和认知开放性导致的社会风险引发全球治理难题,全球现有治理代表模式中,欧盟“命令—控制”型治理模式和美国“放任”型治理模式分别陷入了“一管就死”和“一放就乱”的治理误区。结合我国对人工智能促进与安全并重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态度,借鉴反身法理论而构建的反身型治理模式,强调受政府政策治理下的人工智能风险自我治理,并通过组织型治理措施、程序型治理措施、信息型治理措施、商谈型治理措施、授权型治理措施等具体规则引导人工智能系统内部建立自我反思、自我治理的运行结构,可有效助推我国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

36
人工智能是否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基于博弈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演化博弈分析
冉从敬, 张逸人, 黄文俊

2025 Vol. 333 (3): 36. [摘要] [ PDF ]

知识产权权利方与金融机构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能够分析双方在“守约 / 违约”与“使用人工智能 / 不使用人工智能”策略组合下的动态博弈过程,揭示系统均衡状态及其稳定性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合理的奖惩机制、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工智能使用成本的降低,均有助于系统收敛至“守约 - 使用人工智能”的理想均衡。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监管效率,并有效抑制产权权利方的违约动机。因而,为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演化轨迹转向高守约、高人工智能使用率区域,应合理提高对守约行为的奖励、降低金融机构介入人工智能的成本、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以期正向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的演化轨迹。

48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的作品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包赛君, 唐思慧

2025 Vol. 333 (3): 48. [摘要] [ PDF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广泛使用作品以训练模型,对著作权规则带来挑战,面临著作权侵权风险,而传统授权许可模式成本高昂。从理论上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对作品的使用是非表达性使用,可运用合理使用予以解释。从经济视角看,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模型训练中使用的作用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技术伦理层面可降低数字偏见,从公共策
层面看可推进技术创新并增进公众福利。各国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出了不同方案,如美国的转换性使用规则,但基于场景分析自由裁量权较大;日本的柔性合理使用条款,因不限制使用目的不利于著作权人利益保护;欧盟的文本与数据挖掘(TDM)例外规则更有利实现相关主体利益平衡。可借鉴欧盟的做法,将 TDM 作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新情形,限定适用客体、目的和行为等要件予以完善。

理论探索
60
比较视野下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心态
周 亚 , 周柏於

2025 Vol. 333 (3): 60. [摘要] [ PDF ]

通过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在中美比较视野下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界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心态及其历史原因发现:从研究方法课程、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等维度来看,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学术研究意识的萌发几乎与美国同步;面对图书馆学理论缺乏这一中美共性问题,在紧跟世界图书馆学潮流的同时,迅速生发出学科意识,包括理论自觉及外来学科知识与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中美表现出两种学术研究的心态:美国更关注学科外部竞争,以提升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中国则聚焦于学科内部的“追赶”,以学术求自强。总体而言,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界学术研究意识的较早萌发,既与世界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有关,具有“后发优势”,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生性因素紧密相连。

69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冯云

2025 Vol. 333 (3): 69. [摘要] [ PDF ]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分为初创期(1949—1966 年)、停滞期(1967—1976 年)、恢复期(1977—1989 年)、调整与改革期(1990—1999 年)、稳步发展期(2000—2009 年)、转型发展期(2010 至今)6 个阶段。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办学点整体规模较小、高层次教育较为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基于此,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策略应加大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投入力度,以优化学科区域布局结构;推进西部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向高层次水平发展,以不断完善学科体系结构;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借
助外力,构建多样化教育培训体系,以推动学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

80
国际科学数据控制对我国数据安全的影响
张连分

2025 Vol. 333 (3): 80. [摘要] [ PDF ]

为了保证我国科学数据安全供给,防止跨境科学数据流动失控,应当深入研究国际科学数据控制及其对我国数据安全的影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科学数据供应中居于主导地位,英美等国家主导科学数据库管理技术,国际科学数据管理标准垄断性呈现增强趋势。国际科学数据控制使我国科学数据存在断供风险,国内前沿科学数据存在流失风险,非科研性调用我国科研数据还会对国家安全带来直接危害。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应当加强科学数据库开发建设,研发自主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参加国际标准化合作与竞争,加强国内科学数据治理。

92
需求抑制与认知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规避健康信息的触发逻辑与多元路径分析
彭丽徽, 蒋 欣

2025 Vol. 333 (3): 92. [摘要] [ PDF ]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规避健康信息的触发逻辑与多重路径对引导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优化社交媒体运营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提出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 7 个因素,即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控制、负面情绪响应、感知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主观规范、信息不足。通过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厘清影响因素的单一触发效应和多元组态效应,以明晰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触发逻辑和多元路径,研究表明:在单一触发效应方面,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控制、负面情绪响应、感知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主观规范和信息不足对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 其中负面情绪响应与信息不足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多元组态效应方面,存在信息需求抑制型和风险认知驱动型两类触发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组态路径。

事业建设
105
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贝瑞政策扩散模型的实证分析
石庆功, 王子健, 肖希明

2025 Vol. 333 (3): 105. [摘要] [ PDF ]

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我国图书馆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当前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数量仍然相对较少,政策扩散水平较低。因此,以我国 31 地 2013—2022 年的宏观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贝瑞政策扩散模型,考察了我国各地经济状况、人口构成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对地方性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扩散的复杂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第一,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的主要扩散模式为“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邻近区域的跟进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吸纳扩散”;第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引导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扩散的主导因素;第三,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公共图书馆事业财政拨款与政策扩散活动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第四,地方政府在采纳并制定公共图书馆管理政策时应注意隐性负面作用。

118
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生产路径研究
鲁云鹏 , 付轼辉

2025 Vol. 333 (3): 118. [摘要] [ PDF ]

为系统探究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生产路径,可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将空间生产路径分为“空间发现—空间创造—空间拓展”3 个环节,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发现:第一,空间发现是空间表征规约下的动机发生。社会组织对公共文化空间的矛盾反思、政策解码,形成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的驱动力。第二,空间创造是空间实践重构下的价值塑造。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资本,更精准地实施“以学生读者为中心”的空间实践策略,对乡村图书馆在学习、援助空间等进行价值创造。第三,空间拓展是表征空间示范下的自我成长。社会组织通过象征性、示范性符号,将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样态塑造成文化与政绩“景观”,推动其成为“能思考,会繁殖”的“文化有机生命体”,并开启空间生产新循环。

130
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结构及影响因素的扎根考察
景  晶 , 谢明诠

2025 Vol. 333 (3): 130. [摘要] [ PDF ]

基于 23 名图书馆员半结构化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构建的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结构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效能 3 个方面,馆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包括工作生态、组织制度、个体因素、社会环境 4 个方面。图书馆员职业认同既是静态的有机整体,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存在着馆员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的分歧;且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应从政策层面,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从组织层面,配套职业支持措施;从个人层面,重视发展机会,重塑职业形象。

141
CASHL 发展研究
伊 雷, 林海棠

2025 Vol. 333 (3): 141. [摘要] [ PDF ]

通过围绕 CASHL 的发展目标、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问题等方面,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对其成立 20 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发现: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之路,建设中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最为符合我国国情。以“大”带“小”“大馆共建,小馆共享”是 CASHL 最主要的运营逻辑和发展逻辑。CASHL、CALIS、CADAL 共同构建协同协作的学术信息服务平台,筹建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但 CASHL的发展也面临发展机制、国际化、系统更新与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整合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等难题。为此,CASHL 应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变为自我驱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走国际化之路,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整合两种资源,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提升系统自动化水平,加强服务质量控制,以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服务研究
149
重大事件的数字记忆构建策略研究——以“爱尔兰饥荒移民故事”虚拟展览为例
代林序, 杨 曈, 郭映彤, 陈淑涵

2025 Vol. 333 (3): 149. [摘要] [ PDF ]

“爱尔兰饥荒移民故事”虚拟展览是围绕 19 世纪 40 年代爱尔兰人因饥荒困境移民至加拿大这一历史事件开展的数字记忆项目。其目标是记忆的真实还原、多元视角构建和充分传播,内容包括设计时空叙事板块进行整体性还原,聚焦事件主题切片构建专题集,策略可解析为以事件为线索聚合记忆资源、以阐释为基础重述数字记忆和以共鸣为导向呈现事件记忆的构建思路。因此,我国记忆机构应顺应文化数字化战略,聚合多源异构的记忆资源,深入重大事件的文化内核以重构数字记忆,同时以可视化与交互性为关键点建立数字记忆平台,积极推进重大事件记忆建构实践开展。

159
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导向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郭海玲, 刘仲山, 卫金金, 魏悦华

2025 Vol. 333 (3): 159. [摘要] [ PDF ]

对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研究,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捕捉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识别现有服务中的缺口,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新兴教学需求,从而更好地支撑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层次模型的构建从用户客观需求视角出发 , 在借鉴用户体验蜂窝模型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提炼出 6 个维度的需求层次,即可用性、有用性、满意性、可信性、可寻性、安全性,并利用 Kano 模型对高校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研,
进而对各项教学资源需求项目进行层次识别及分类排序。基于此,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能力提升应注重优先保障内容合理性的必备属性要求,重点满足交易安全性等期望属性需求,兼顾时效性及易学性等魅力属性需求以及关注格式规范性等无差异属性需求。

  • 2025年333卷3期

    刊出日期:2025-05-15

往期回顾